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屈原爱国主义情感与楚人的忠君爱国传统
作者:张强  来源: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爱国主义  忠君爱国  屈原  楚国 
描述: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其爱国主义情感体现在眷恋故土、关心人民、忠于君王、关心国事、热爱文化等几个方面。屈原的爱国主义不是突发的、偶然的,而是具有深厚的文化根源,与楚人的忠君爱国
屈原悲剧概述
作者:杜鹏飞  来源: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思想洁癖  忠君爱国  屈原 
描述:自古以来,研究屈原的作品星罗棋布,然而不乏主观性过强或以偏概全等不足,原因在于屈原作品去今人过远,资料有限,故有失公允也可理解。本文拟从屈原悲剧的形成及屈原作品和精神的文学史意义方面进行相对全面和详细的剖析,以飨阅者。
屈原悲剧概述
作者:杜鹏飞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思想洁癖  忠君爱国  屈原 
描述:自古以来,研究屈原的作品星罗棋布,然而不乏主观性过强或以偏概全等不足,原因在于屈原作品去今人过远,资料有限,故有失公允也可理解。本文拟从屈原悲剧的形成及屈原作品和精神的文学史意义方面进行相对全面和详细的剖析,以飨阅者。
宋词中的屈原形象
作者:陆雪  来源:荆楚学术2016年第五期 (总第六期)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逐臣  宋词  忠君爱国  高洁  屈原 
描述:宋词中屈原形象主要有三种特征,一个是"雅操幽姿"、品格高洁的雅士;一个是"忠魂耿耿"、心怀故国的贤臣;一个是漂泊孤寂,骚意满怀的迁客;这三种特征合成了一个纯洁忠贞的光辉形象。南渡动乱后,爱国热情的高涨,民族情结的高扬是屈原忠君爱国形象凸显的重要因素。
痛苦中的独清独醒意识--透过屈辞看屈原的人格魅力
作者:金海燕  来源:课外语文(下)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尊自爱  痛苦  楚辞  忠君爱国  屈原  爱民 
描述:楚国特殊的地理文化,造就了诗人特立独行的性格,诗人不同寻常的经历,铸就了他顽强、执着的毅力,在痛苦中不断地求索,探索祖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探索人生价值的实现。在艰苦的环境中,诗人坚持修身立名,时刻保持着强烈的独清独醒意识,他的精神,为世人所赞赏。
痛苦中的独清独醒意识——透过屈辞看屈原的人格魅力
作者:金海燕  来源:课外语文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尊自爱  痛苦  楚辞  忠君爱国  屈原  爱民 
描述:楚国特殊的地理文化,造就了诗人特立独行的性格,诗人不同寻常的经历,铸就了他顽强、执着的毅力,在痛苦中不断地求索,探索祖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探索人生价值的实现。在艰苦的环境中,诗人坚持修身立名,时刻保持着强烈的独清独醒意识,他的精神,为世人所赞赏。
屈原《九歌》名句精选
作者:暂无 来源:意林文汇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思公子  宗祖  吟咏情性  南楚  忠君爱国  伤时  《九歌》  自然风物  沅湘  云中君 
描述:《九歌》是屈赋中最精、最美、最富魅力的诗篇之一。《九歌》以楚国宗祖的功德和英雄业绩为诗;以山川神祗和自然风物为诗;以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为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晚年放逐南楚沅湘之间忠君爱国、忧世伤时的愁苦心情和“荡志而愉乐”,“聊以舒吾忧心”,“寓情草木,托意男女”,“吟咏情性,以风其上”的心旨。《
屈原的乡国之情与人格魅力
作者:郭建勋  来源:湘潮(下半月)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类型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文学  沧浪之水  乡国  忠君爱国  人格魅力  《九歌》  自沉汨罗  上官大夫 
描述:一、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屈原其人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诗经》,“骚”指“楚辞”,两者都是中国文学的典范,影响后世极为深远。屈原是“楚辞”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真正的诗人,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为追求真理和自我完善,不愿与世俗社会妥协,宁愿自沉汨罗,以保其峻洁品格的超凡行为
屈原的爱国精神与毛泽东的爱国主义
作者:郑久芳  来源:湘潮(下半月)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举贤授能  九歌  比兴手法  思想核心  忠君爱国  积极浪漫主义  湘夫人  美政  推崇备至 
描述:表达方式(一)忠君爱国春秋战国的诸子大多是不讲爱国的,特别是朝秦暮楚的纵横家,如战国苏秦先以连横说秦,游说不
屈原向楚原因考辩
作者:王志  来源:阳明学刊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寇雠  向楚  贵戚之卿  自疏  考辩  怀王  《春秋公羊传》  忠君爱国  春秋时期  汉春秋 
描述:战国是一个游仕的时代。按一般的说法,屈原在这样一个时代却不曾去国游走,且只一心向着楚国。这个说法需要分析。说屈原不曾去国,这不对;因为按着学界近来的研究,屈原确如《离骚》自述所云,曾“远逝以自疏”,并没有始终守在楚国。②但说屈原一心向着楚国,这是对的。因为屈原虽曾去国赴齐,但这仅是变法失败后受政治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