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街拍的魅力(27)提问李少白
作者:李少白 张震  来源:摄影与摄像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拍摄技巧  拍摄技术  摄影家  数码相机 
描述:张:咱们上次谈话是有关街拍中有时要锁定一个地点。对我很有启发。事后,我一想觉得除了固定地点,是不是也可以固定某个题材。在街拍时反复拍摄。也是一种方法。
提问李少白——街拍的魅力(31)
作者:李少白 张震  来源:摄影与摄像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摄影作品  拍摄技术  摄影艺术  摄影师 
描述:张:记得我们曾探讨过街拍相对固定地点反复进行拍摄的必要和经验。您曾较详细地介绍了在北京三里屯进行拍摄的想法和实践。今天我想问您,除了固定地点。是否也需要选择一些场景进行长期、仔细的拍摄?
我看香草美人 对屈原的精神分析
作者:金道行  来源: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屈原(约前340  约前278)  人物研究 
描述:该书是一部研究屈原的全新专著,作者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打破两千年“屈学的模式与局限”,重新立论,把两千年来被送上神坛的屈原还原为人,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人,一个以美为最高理想的人,中国和世界第一个抒情诗人。
论屈原的性格与政治悲剧
作者:姜和  来源: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性格决定成败,决定命运。屈原的性格自然也决定着他的政治命运。《离骚》是屈原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表达了他的美政理想,也显示了他的性格特征,突出了他的崇高人格,也演示了他的政治悲剧。本文在充分肯定屈原人格的基础上,对其孤傲、偏执的性格进行剖析,力图论证他“虽九死而犹未悔”却遭受政治悲剧的必
屈原诗歌艺术隐喻的创新与探索?
作者:赵玲  来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屈原式隐喻  艺术隐喻  时代隐喻 
描述: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楚辞体,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在抒情诗方面成就很大,创作了不少令人叹为观止的诗篇。这当然得益于他在诗歌创作中成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隐喻。屈原式隐喻方式的诞生和成功运用,不仅成就了他的诗歌创作,而且也为后人树立了典范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烈士张昆弟、柳直荀之死
作者:散木  来源:党史博览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剑如  彭国材  湖南一师  工人斗争  湘鄂西  中共北方局  中央分局  李淑一  扩大红军  罗章龙 
描述:一1950年8月23日,毛泽东复信旧友、湖南一师同学夏百源,称:“张昆弟兄死事弟亦不甚清楚,只知其工作地点是湖北洪湖区域,时间大约在一九三○年左右。”张昆弟是毛泽东、夏百源早年的同学和友人,后来牺牲
《离骚》是屈原心灵历程的吟唱
作者:殷光熹  来源:职大学报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离骚  屈原  心灵  历程 
描述:《离骚》是一首自叙式的政治抒情诗,是屈原生平思想最深刻的揭示,也是屈原心灵世界最生动的写照。本文对诗中"吾"的心路历程作了梳理和分析,从其心理活动过程来看,较大的波动有八次,内容顺序如下:条件优越,自负不凡;纯洁高尚,遭遇不公;回家遭训,被迫出走;虚设幻境,倾诉心声;"求女"为喻,以通君侧;占卜决断
唐万年县“长乐乡”相关历史地理问题补正
作者:杨维娟  来源:文博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范围  里(村)  唐万年县  长乐乡  位置 
描述:唐京兆府万年县所辖乡里(村)的分布情况,有众多的学者进行了考证和研究,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主要集中在乡里的数量和名称的确认。本文依据墓志记载和墓葬发掘地点对长安城东的长乐乡进行探讨,并确认其位置和范围,以及部分里(村)的位置,补充之前的不足。
远山近水皆有意片草瓣花总关情——浅析记叙文写作中的景物描写
作者:陈敏  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渲染气氛  记叙文写作  人物性格  故事情节  景物描写  写作教学  感染力  烘托 
描述:恰当的景物描写,不仅能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场景,还能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那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景物描写,提高文章感染力呢?
屈原代表作《离骚》创作于湖南汨罗江畔
作者:盛运昌  来源:2009第五届海峡两岸端午龙舟文化论坛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光辉的叙事抒情长诗,楚国流行的抒情长歌,是屈原的代表作。两千多年来,人们研究《离骚》的内容、艺术特点、写作技巧获得很大的成就,但对《离骚》的写作地点与作品年代一直不能定论,有损对《离骚》作品理解的完整性。一千年来,《离骚》爱好者针对这个问题曾展开过多次研究讨论,得出如下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