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几种络合态对彩虹方头鱼的生物有效性
作者:龙爱民 陶澍 潘波 刘国敬  来源:环境化学 年份:200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络合  生物有效性     
描述:通过暴露实验和化学形态计算方法研究了彩虹方头鱼(Paracheirodoninnesi)对四种络合物的吸收.结果表明,络合态可被彩虹方头鱼吸收,但对络合态的吸收率显著低于对非络合态的吸收率,在其它形态含量基本恒定的条件下,吸收量随络合态含量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趋势.不同络合态的有效性也
短期暴露实验中在鱼鳃表面的结合状态
作者:刘国敬 潘波 曹军 陶澍  来源: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200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鱼鳃  形态   
描述:利用逐级提取的方法研究了短期暴露实验过程中鱼鳃表面不同结合状态的随时间变化的过程.考虑到实验过程中水环境条件的动态变化,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校正.结果表明,鱼鳃对的吸收在3 h左右达到稳态平衡,水提、鱼鳃表面易交换以及鱼鳃表面难交换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
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碳与的相互影响
作者:曹军 李本纲 徐福留 陶澍 林健枝  来源:环境化学 年份:200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壤  水溶性有机碳 
描述:·l-Cu以下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加入0.5mmol·l-的土壤中 WSOS含量从 0.27mg C·g
鲤鱼(Cyprinus carpio)鳃部微环境特征与的生物有效性
作者:龙爱民 陶澍  来源:地理科学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有效性  鲤鱼    鳃部微环境 
描述:对鲤鱼鳃部微环境进行了定量测量 ,建立了鲤鱼鳃部微环境的定量模型 ,对鱼鳃微环境进行了定量描述 ;通过暴露实验验证了EDTA络合态与高岭土颗粒吸附态对鱼鳃的生物有效性 ,并从形态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存在有效性的原因 ,即络合态与颗粒吸附态金属随水流经过鱼鳃时 ,将会部分地发生离解 ,转变成为可以直接
用树脂一半透膜囊对水环境有有效态金属含量进行长期监测:I.树脂一…
作者:陶澍 王保强  来源:环境科学进展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阳离子    交换树脂  环境监测 
描述: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阳离子交换树脂一半透膜囊对水中游离态的的吸附作用,比较了装填不同型号树脂的半透膜囊的吸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常量阳离子含量较离子含量高三个数量级的条件下,所研究树脂都能选择性地吸附,其中Chelex100与AmberliteIR-120树脂对的亲和性最强。吸附过程在数
腐殖酸络合态对鱼的生物有效性
作者:徐尚平 陶澍  来源:环境化学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腐殖酸  生物有效性     
描述:彩虹方头鱼(Paracheirodon innesi)和阳离子树脂半透膜囊在添加和未添加腐殖酸的溶液中的暴露实验显示,树脂半透膜囊和鱼对游离的吸收与体系游离浓度均成线性关系,实测数据表明,腐殖
过量对4种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碳氮和积累的影响
作者:黄艺 陶澍 姜学艳 刘晓蓉  来源:微生物学报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描述:为了了解外生菌根真菌在过量胁迫下的生长和物质积累特点 ,揭示外生菌根真菌对过量胁迫的抵抗能力 ,研究了四种外生菌根真菌—美味牛肝菌 (Boletusedulis)、铆钉菇(Gomphidiusviscidus)、厚环乳牛肝菌 (Suillusgrevillei)和红绒盖牛肝 (Xerocomus
鲤鱼鱼鳃粘液对的络合特征
作者:潘波 曹军 刘国敬 陶澍  来源:环境化学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络合  鱼鳃  粘液   
描述:用络合滴定法研究了鲤鱼鱼鳃粘液对的络合特性 ,并根据实测数据考察了不同拟合方法的优劣 .结果表明 ,在选定的滴定范围内 ,单配体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粘液和之间的相互作用 .各种拟合方法中 ,常用的经线性变换的Scatchard方法误差最大 ,其余方法相差不大 .对这些方法进行一次迭代可以大大改善拟
鲤鱼鳃部微环境的pH特征及其对吸附态的解吸影响
作者:龙爱民 陶澍 刘长发  来源: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解吸      鳃部微环境 
描述: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鲤鱼 (Cyprinuscarpio)鳃部微环境 pH及CO2 的变化情况以及鳃部微环境出水对水铝矿吸附态的的淋洗效率 .结果表明 ,鱼鳃微环境的平衡 pH为 8 0 ,当外环境 pH低于或高于该值时 ,鱼鳃生理作用可以起到缓冲作用 ,造成鳃部微环境于外环境之间高达 0 4个
颗粒态对鱼的生物有效性
作者:梁涛 陶澍 刘长发 徐尚平  来源:环境科学进展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形态  生物有效性     
描述:用采虹方头鱼进行了不同形态有效性的暴露实验。涉及的形态包括游离态和吸附态。研究结果发现,对实验鱼而言,除游离态是最重要的生物有效态外,颗粒态也能部分地被鱼吸收。鱼鳃是吸收游离态和细颗粒吸附态的主要部位。食物(粗颗粒态)中的则能通过摄食方式被吸收